【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资讯 >

专家直面世界遗产保护挑战:让人与遗产和谐共融

时间:2021-10-26 01:51点击:
  

  中新社福州7月7日电 (记者 闫旭)“过度旅游、城市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对世界遗产完整性和原真性带来威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副主任Jyoti Hosagrahar教授指出,塑造文化实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以及公众的积极参与将对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性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对于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和城市来说有着更加非比寻常的意义。

  作为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开幕前两项重要活动之一,2021年世界遗产青年论坛正在福州以线上为主方式举行。6日晚,各国青年专家代表围绕“世界遗产:人与治理”的分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为更好地保护世界遗产,并更好地衔接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发布倡议、搭建平台、构建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框架等方式引导世界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0年,UNESCO发布了《2030年议程文化专题指标》,结合定性和定量手段分析数据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实力进行了全面评估。

  Jyoti Hosagrahar教授指出,世界遗产的可持续管理和遗产相关支出作为衡量文化实力的重要指标,被视为影响国家和地区实施2030议程的重要因素。

  世界遗产协调员(德国雷根斯堡)Matthias Ripp博士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以公众参与为主的遗产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整合所有利益相关方并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非易事。除此之外还存在资金匮乏、治安与政治环境不稳定、管理者缺乏制定有效目标的能力等常见问题。

  Matthias Ripp建议,未来遗产管理要转变为以“人”为尺度的遗产治理方式,强调世界遗产地社区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实现对社区的有效赋权。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主任、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以澳大利亚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大运河人居环境以及良渚遗址为例,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利益者对遗产保护发挥的实际作用、各方之间如何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进行探讨。

  燕海鸣表示,当各方达成“遗产为先”的共识时,才会实现人与遗产和谐共融。

  研讨会环节中,32位青年代表以4Ps模型为基础,分成四个小组,围绕人与遗产(People)、遗产保护(Preservation)、公众参与(Participation)、共同促进(Promotion)四个方面进行交流讨论。

  参会青年代表们意识到,要形成人与人、人与遗产、人与环境之间的认同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世界各地在面对以旅游业为首的经济议题时,往往会产生更大的分歧。因此,如何构建一套可落地、可操作的共治机制,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信息技术等手段在实现保护的同时,有效释放出世界遗产的文化、社会效益,是未来世界遗产治理的重要议题。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张捷在进行议题发言的总结与陈述时表示,青年人富有社会责任心,对遗产研究有雄心。往后的遗产治理、遗产研究也希望青年们能够探索发现出更多适合新时代遗产发展的治理方式。(完)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